close

  掃描二維碼微信看新京報評論
  專欄
  從中國一系列的重大外交倡議和動作看,它釋放出強烈信號:中國可能會調整長期遵循的韜光養晦方針,步入奮發有為的新軌道。
  5月21日,亞信峰會在上海召開,國家主席習近平鄭重宣告,“亞洲的問題,歸根結底要靠亞洲人民來處理。亞洲的安全,歸根結底要靠亞洲人民來維護。”這一立場鮮明的政策宣示向外界釋放出強烈信號:中國可能會調整長期遵循的韜光養晦方針,步入奮發有為的新軌道。
  “實幹家”精神
  如果留意中國近來的外交表態,會發現外交路數越來越實幹:在處理對外關係事務時,不是迴避矛盾,而是更願意直面和化解矛盾。
  有道是“智在於求大,慎在於畏小”。近年來,越來越多的內外問題一齊涌向中國外交議題框架中,無論是中日爭端、南海爭端、中越齟齬等傳統外交問題,還是貿易摩擦、氣候變化、網絡爭端等新外交議題,其核心都是中國的外交應對路徑。而新一屆領導人的回答是,面對矛盾,堅持原則,堅守底線,迎難而上。
  因此,人們才看到面對來自美國的壓力時,中國領導人提出不衝突、不對抗,合作共贏的“新型大國關係”;在處理與日本的釣魚島爭端時,中國則擺出堅守底線、敢於亮劍的“硬骨頭”精神;在處理南中國海爭端問題時,中國也清晰地表達絕不吞下犧牲國家利益苦果的決心。
  “戰略家”勇氣
  在外交和國際問題上,因有些問題積鬱已久,一旦將矛盾釋放,很可能後果難測,甚至傷及中國的戰略信譽,所以很需要勇氣。以南海爭端為例,常規的外交思路是擱置爭議,共同開發。但在錯雜的利益格局下,中國如今更註重執行共同規則,制定清晰戰略,以引導各方合理預期,推動建立和平發展的秩序。
  在事關主權和領土完整等原則性問題,不管涉及哪個國家,不管它是武裝到牙齒的“巨無霸”,還是拉虎皮做大旗的中小國家,中國新一屆領導人都在做胸有原則、行有分寸的“戰略家”。
  在“戰略家”眼裡,中國外交就如同一個大棋局,在制定政策和策略時不拘泥於某一局部。它不是被動地跟著對手的棋路走,而是嚴守棋陣,表現超然。事關核心利益,就果斷出手,敢於亮劍。無論是“中國夢”思想,還是“一路一帶”的戰略構想和打造亞洲區域安全架構的倡議,都勾畫出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之路的軌跡。
  “改革家”魄力
  應看到,2013年以來,習近平主席、李克強總理在多個國際場合,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外交倡議,如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、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、“中印緬孟經濟走廊”、“中巴經濟走廊”,“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”、“亞洲安全觀”、“新型大國關係”等,這些都顯示了外交領域求新、求變、求進的願望。
  這體現在,在運籌俄美中大國關係的基礎上,及時調整戰略重心,將中國外交戰略重心從歐美轉向周邊,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,通過推動亞洲政治經濟體系和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、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,形成了中國“一體兩翼”的大戰略格局。
  中國領導人在外交上的“改革家”角色,除了體現在改革自身上,也體現在承擔積極有為的國際責任上。面對敘利亞危機和伊朗核問題,中國積極倡導通過對話和談判緩和局勢,將瀕臨戰爭邊緣的敘利亞問題重新拉回談判桌,使陷入僵局的伊朗核問題獲得轉圜。中國積極推動亞信機制煥發新的生機,作為主席國,中國竭力為謀求亞洲安全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。在聯合國、G20、WTO、IMF、世界銀行等國際政治經濟體系內,中國註重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權益,努力推動國際體系向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。
  相比“韜光養晦”的低調姿態,新一屆領導集體在外交上明顯強調奮發有為:它不再僅僅強調在“改革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”上有所作為,在中國外交戰略全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上亦是克難攻堅、一路向前。
  □趙可金(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)  (原標題:中國外交主基調:奮發有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10eadmm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